打造“三微”网络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发布时间:2025-03-14 作者: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来源: 本站
工作案例: 打造“三微”网络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河北大学 许珂 董天行 董方旭 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点难点课题。在此背景下,河北大学着力打造能够适应互联网发展环境的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建立“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网络思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平台,积极推广并构建“三微”网络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是在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指导下学校首批成立的融媒体思政工作室之一。 工作室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经过近8年的实践与探索,凝练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微”网络育人模式,着力打造“聚时尚、聚青春、聚服务”的“微讯、微视频、微笔记——三微”网络思政教育融媒体立体矩阵,积极发挥思政教育+学科特色叠加优势,制作传播贴近高校学生特点校园文化作品。工作室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融媒体思政号“河北大学青年”超级IP,在稳固运营微信、抖音、B站、QQ等平台后,并于2024年成功抢滩“小红书”,实现了青年主流阵地的全面连接!近三年,工作室原创校园文化短视频年度播放量突破2000万,“河北大学青年”多次登顶全国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全平台粉丝量突破21万,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创作校园网络文化原创作品2200余件,优秀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近五年,工作室先后获评“河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河北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工作案例类二等奖”“第二十届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三等奖”等奖项。2025年,工作室获评“河北省共青团系统新媒体工作室”“河北大学示范性辅导员工作室”“河北大学第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一、“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简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点难点课题。在此背景下,河北大学着力打造能够适应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环境下的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建立“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进一步强化网络育人实效,探索思政引领“云”模式。 (一)建设思路 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深度把握“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网络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工作室先后打造贴近青年学生的“河大兰媒”“河北大学青年”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IP,经过近8年的实践与探索,凝练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微”网络育人模式,着力打造“聚时尚、聚青春、聚服务”的“微讯、微视频、微笔记——三微”网络思政教育融媒体立体矩阵。 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不断推动工作室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出,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色,聚焦师生需求,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将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兴趣爱好与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构建集内容生产传播、学生教育服务、舆论监督引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主动权,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思政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代青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工作室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科创能力教育为依托,将“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打造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促进青年在现代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网络信息侵蚀,同时对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渗透进行有效回击,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基调和精神源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和传播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远离腐朽低俗的不良文化,自觉做优秀网络文化的传播者。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象是有文化、有素质的青年师生,需要紧抓时代青年特点,运用好各类新媒体教育手段,工作室以融媒体思政号“河大兰媒”“河北大学青年”为依托,形成“青年师生在哪里,宣传阵地就在哪里”的宣传工作思路,遵循“内容为王”的创作原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工作室秉承“贴近、服务、凝聚、引领”的理念,把握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理论性、实践性、鲜活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二)建设情况 在河北大学传媒与设计学科相关学院的全面支持下,“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1月,是河北大学首批成立的融媒体思政工作室之一,2025年工作室获评“河北省共青团系统新媒体工作室”“河北大学示范性辅导员工作室”“河北大学第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工作室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融媒体思政号“河北大学青年”和“河大兰媒”超级IP,积极发挥思政教育+学科特色优势,以弘扬正能量的内容创作思路,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制作传播贴近高校学生特点校园文化作品。迎合时代主题举办引领新风尚的特色栏目,使平台具有开放与共享、融合与延展、个性与创造等校园文化品质,成为具有特色的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工作室不断创新融媒体宣传手段,从校园网络主题活动举办、校园文化作品创作、网络队伍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以特色活动联通线上线下教育,初步构建了以融媒体网络思政号“河北大学青年”为主打IP的网络新媒体矩阵,分别在微信、微博、抖音、微视、QQ、B站以及小红书进行公众号的运营。 目前,“河北大学青年”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14万,共计发布原创推文2165篇,浏览量超过170万次每年,2022年原创单篇推文阅读量首次突破10+万,推文《河北大学,加油!》以22.6万的单篇浏览量,较历史单篇最好成绩翻近4倍;抖音平台粉丝突破3.2万,发布作品1200余条,累计获赞超过66万,年播放量破1600万;微博平台粉丝数量达3.7万,共发布微博1.4万余条、视频400余条,其中微博转评赞10.2万,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浏览量超过800万次每年;在微视平台共发布视频427条,累计浏览量260余万次;在哔哩哔哩平台共发布视频63条,累计获赞近4千;今年初注册抢滩“小红书”平台,探索大学生“笔记圈”的运营模式。 通过多平台联动运营,“河北大学青年”和“河大兰媒”形成了跨平台、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有效扩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工作室还注重数据分析与用户反馈,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学生需求,精准推送内容,优化传播策略,持续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工作室积极与其他高校、媒体开展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打造具有河北大学特色的网络思政教育品牌。2025年,“河北大学青年”原创校园文化短视频年度播放量突破3000万,全平台粉丝量突破21万,已成为河北大学网络思政宣传重要阵地之一。 (三)工作队伍 工作室注重校际联合、资源整合、专业融合,成员包括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河北大学的一线学生工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及河北大学传媒与设计学科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工作室全部成员具有新媒体学科背景或工作经历。他们长期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和新媒体知识储备,一线的工作经历让成员拥有一手的素材资源和良好的学生基础。 项目主持人指导、建立融媒体网络思政公众号“河北大学青年”“河大兰媒”,曾获评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德育工作者、冀青之星、保定市道德模范、保定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工作室成员曾分管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大学生新媒体工作室,具有15年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等。高级实验师为媒体制作提供技术支持,传媒、设计学科青年专业教师为工作室提供专业指导。工作室媒体设备设施由河北大学团学工作主管部门和传媒与设计学科相关学院共同提供支持。 (四)工作阵地 为了进一步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结合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空间集聚效应,2021年占地面积25平方米的实体化的“三微”融媒体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在河北大学新校区C5教学楼517室建成,这也是河北大学第一家实体网络思政工作室。2024年工作室新增办公地点工作室地址五四路校区多功能馆东侧302室,总办公面积新增至105平方米,建设包括校园文化作品展示区、数据采集及舆情监测区、沙龙分享区以及影视频制作区等,成为了河北大学网络育人的重要阵地之一。 二、“三微”融媒体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特色做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成功,必须把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导性与网络传播规律结合起来。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将“内容”与师生受众需求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特点,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凸显学生主体,围绕、符合学生需求和心理期待。近年来,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整合各种新媒体资源,主动发声发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互联网育人工作成效。 (一)微讯:以网络空间为阵地,构建文化宣传体系 1. 育人引领,凝心聚力 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媒体建设规律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服务、凝聚、引领”作为信息服务平台的价值定位,甄选推送内容、吸引广大学生,体现“服务需求、凝聚人心、引领成长”的价值定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作室利用“河北大学青年”“河大兰媒”融媒体思政号网络空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引领大学生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树立起师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学生比较关注的学习、生活、新闻等方面的内容为切入点,对应设置多个微信公众号品牌图文,平均年浏览量突破170万次。工作室以短文+图片的微讯形式快速传播,设置了“微评、微生活、微通告”三大版块,包括河大故事、聊聊热梗、每日词汇等20余个小版块,抓住并满足学生对学习、就业、热点话题等刚性需求。 ①“河”处遇见你系列:通过采访优秀学生代表,在每年毕业季推出优秀学长学姐们的爱情故事,鼓励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②“河大故事”系列:将生活中最美最勤劳的人物从幕后拉到镜头前,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③“河大歌声”系列:改编河大版潮流歌曲,创作河大青春校园歌曲。成功改编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人世间》《追寻》《凤凰花开的路口》《国家》等歌曲的河北大学版,部分歌曲同时录制河大版MV,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青春正能量。 ④“聊聊热梗”专栏:聊聊热梗系列是从2022年8月开始制作的话题热议系列,对于同学们关注的网络热词、校园热点进行挖掘剖析,以青年人的视角,抒写发出青年的声音。 ⑤“河大青年Q品鉴”系列:是面向青年学生推荐优秀图书、优质电影的图文系列,每日通过微博账号进行更新。 ⑥“河大后浪”系列:青春奋进需要榜样引领,河大后浪系列是挖掘河北大学优秀青年学子典型事迹的人物专栏。曾采访、推送了人民网都点赞的河大武术协会学长、被德云社龙字科录取的哏人张同学,国际电影大赛获奖青年导演丁同学等,树立青年榜样,引领同学们见贤思齐、不断成长。 2. 舆情引导,明辨是非 在互联网背景下,舆论呈现的多元化极大地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对海量信息的关注,学生越是集中关注的地方,越是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广大青年学生是互联网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往往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工作室注重宣传素材的鲜活性,做好正向引导,对于大学生世界观、法制观等观念进行主动塑造,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与素质。围绕广大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困惑点选择合理的议题,通过课堂课外、线上线下活动联动的方式正确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帮助青年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网络“信息大爆炸”,大学生信息获取呈现出盲从性、无序性、学习低效度等特征。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各种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面对网上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局势和西方自由主义表象合理化的思想冲击,迫切需要解决大学生“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如何认同和实践”的问题。工作室通过不断抓住大学生对学习、就业、热点话题等刚性需求,以及青年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并从优化学生体验出发,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内容再造。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创作脍炙人口的校园网络文化原创作品2200余件,网络文化作品全平台年均浏览量超过3500万人次每年,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让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3. 文润心灵,善思笃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这些鲜活的案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宝贵素材。 围绕学习二十大精神为中心,打造“青春诵读会”专题栏目,累计发布86篇。该专题栏目邀请河北大学优秀师生代表,以诵读经典、分享感悟的形式,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此外,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创作系列微视频《战“疫”中的青春力量》,展现青年学子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用真实案例感染人、激励人,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善思笃行的品质。此外,工作室还定期举办“文化润心”线上读书会,推荐经典书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文化素养,滋养心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工作室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朋友圈,设计制作原创微卡通虚拟形象“小兰媒”“河小知”,更好地融入青年大学生话语圈。工作室对“小兰媒”“河小知”卡通形象进行了拟人化塑造,设计“小兰媒”“河小知”专属表情包,无感嵌入到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之中,打通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情感共同体”,形成身份认同感,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近感。 (二)微视频:以铸魂立心为方向,打造思政新视听 1. 德育为先,打造特色鲜明主题教育 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始终以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青年心目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年的血脉,融入青年的灵魂,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工作室一直以来积极参与主旋律微电影和短视频的创作,共拍摄微电影和短视频百余部。献礼建团100周年,工作室原创音乐视频《点亮青春》寄托对新时代青年的期寄;献礼北京冬奥会,工作室举办“冬奥主题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工作室原创音乐视频《我爱你中国》;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工作室开展了“我是五四新青年,我为祖国比个心”短视频原创大赛;在国庆节期间,先后推出河北大学版《美丽中国》《灯火里的中国》,原创歌曲《希望的田野开满了鲜花》献礼建国76周年;每年12月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举办校园防艾主题河北大学公益文化作品设计大赛等。通过系列活动或比赛,引导、鼓励大学生制作贴近学生生活、弘扬正能量的优秀短视频,创作主题立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使网络内容形态从平面化、书面化转变成立体化、动态化、艺术化,让学生参与、享受教育过程。 2. 智育为基,打破青年话语鸿沟 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网络环境的土著,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打破这种交流鸿沟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由老师单方面发布教育文件、灌输思想的传统方式,容易产生教师与学生的话语鸿沟。通过微视频制作等创新的工作形式,由学生自己制作网络视频作品,在教师指导他们做规定动作的同时,也允许学生做自选动作,从而使学生跟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内容。 2025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工作室推出原创校园人物纪实节目《河大青年UP!》。通过邀请优秀青年学生代表参与系列视频节目录制,鼓励青年学生自己发出声音。节目采用这种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形式,用学生“乐意听”“听得懂”的语言传播教育主题,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话语体系,提高思政教育的“魅力”和“亲和力”,使思政工作走进学生、赢得学生,做到入脑入心、润物无声。 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工作室共制作了二十余部不同主题的微视频作品,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片《我爱你,中国》等;文化宣传片《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服饰变化》等;历史文化片《百家宝典之诸子百家科普短片》《我们的文字》等;校园防艾教育片《你在?不在!》《流言》等;网络安全教育片《拒绝网络不良信贷》《网络交友真相》等;校园文化宣传片《the Coincidance》《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等;动画短片《战疫》《大家、小家》等。 2022年2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并演唱歌曲《携手冬奥,奔跑向未来》献礼北京冬奥会,以青年心怀冰雪梦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歌颂了冰雪运动员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歌曲一经推出广受热议、备受好评,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国内版和海外版)、中青在线网站、中国青年报APP、网易新闻转发报道,总点击量超过百万,保定电视台就歌曲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报道。 (三)微笔记:以引领风尚为焦点,点亮思政聚光灯。 工作室为进一步谋划布局,提升在校园网络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从2024年初就有条不紊地开始策划进驻“小红书”这一极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并列入我校共青团工作年度重点工作。2025年3月正式获批入驻平台。针对小红书平台年轻用户居多、传播力强等特点,工作室专门开展“河北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小红书笔记’的创作大赛”,致力于打造出一系列贴合平台风格、能够吸引广大校园群体关注的优质作品。 在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小红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网络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近感,实现“网言网语”说得好,“网文网理”传得开的沟通效果。 1.精准定位,打造“河小圈”青春人设 运营之初,工作室便明确了账号的核心定位:不做高高在上的“官方号”,要做陪伴成长的“知心友”。为此,我们精心打造了“河小圈”这一虚拟形象。“河小圈”被设定为一位活泼开朗、热心肠、有理想、懂生活的在校学姐。她不仅是政策的传达者,更是校园生活的参与者、学习经验的分享者和情感困惑的倾听者。她善用流行梗、表情包和亲切的“河大”专属词汇(如“河宝”、“毓秀园见”等),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2.内容深耕,满足青年多元新需求 我们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了“思想引领·校园服务·成长展示”三位一体的内容矩阵,确保账号输出有价值、有温度、有趣味的内容。充分发挥小红书的“信息指南”功能,发布《河北大学自习必看!10个宝藏地让你秒变学霸!》等实用干货笔记,获得较高收藏量。同时,及时发布讲座、竞赛、社团招新、就业实习等信息,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万事通”。积极展示河大学子的蓬勃朝气与多元才华。发起#我在河大拍秋天#、#河大美食图鉴#等话题挑战,鼓励用户共创内容,展现校园四季之美与生活之趣;对“挑战杯”“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大型活动进行精彩预告和花絮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互动融合,激发“朋辈引领”社群活力 社交平台的魅力在于互动,不仅在于“说”,更在于“听”和“促”。“微笔记”是一档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栏目。该栏目每月推出一期,旨在传播“青年好声音”,内容来源于大学生们的校园学习生活,努力创作有声有色的网络文化作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和激励青年学生,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工作室注重双向互动,主动倾听青年心声。除了向学生传递声音,包括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文化作品和具有榜样力量的青年之声之外,还注重通过发出话题,在后台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出击收集青年学生的声音。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关事件或者话题的反馈,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价值判断,做好舆情监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思政工作。“微笔记”自开播以来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小红书可以测你与河北大学的故事啦!》《河北大学食堂美食推荐|哪个是你心中的NO.1》《河北大学青年致谢征集|你的故事值得被看见》《复习到崩溃?这五个方法能救命!》等笔记都深受广大师生青年的喜爱。 三、“三微”融媒体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成果介绍 经过不懈努力,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在思政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相融合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近五年,工作室先后获评“河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河北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工作案例类二等奖”“第二十届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三等奖”等奖项。2025年,工作室获评“河北省共青团系统新媒体工作室”“河北大学示范性辅导员工作室”“河北大学第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创作校园网络文化原创作品2200余件,优秀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1、2025年10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音乐作品《希望的田野开满了鲜花》献礼新中国成立76周年,作品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央广网等媒体报道。 3、2025年6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发布毕业季改编歌曲MV《青春那页》,作品被“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学习强国”“冀云”“冀网育”等媒体对作品进行了转发报道。 4、2025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新闻作品《河大学子参与制作<哪吒2>!青春画笔助力绘就国漫新传奇!》全网流量破10万+,“学习强国”“央广网”“河北教育发布”“河北共青团”“河北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专版头条转发报道。 5、2024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新闻作品《河北大学退休教授夫妇跨越千里到四川大凉山支教》被河北日报、纵览新闻、燕赵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其中《燕赵都市报》在11月15日以整版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6、2024年10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纪录片《韶华不老 青松犹茂》获“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优秀文化作品征集推荐活动一等奖。 7、2024年9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文作品《岁月如歌|河北大学版凤凰花开的路口催泪来袭!这首毕业季MV献给即将启程的河北大学青年!》、微视频《美丽中国》分别获评“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推荐作品、优秀入围作品。 8、2024年8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作品《双星记》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 9、2024年7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设计作品《潮玩文创》、微电影《国医之心》分别获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二等奖。 10、2024年6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发布毕业季改编歌曲MV《青春再出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河北共青团”“冀网育”等媒体对作品进行了转发报道。 11、2024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音乐视频短片《点亮青春》、微电影《询问咏春》在第七届“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评一等奖、三等奖。 12、2023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作品《纯洁的沉默》《潮玩文创》《国之医心》获评“河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13、2023年6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发布毕业季改编歌曲MV《岁月如歌》,“中国大学生在线”“冀时”“河北共青团”“冀云”“冀网育”“网易”等媒体对作品进行了转发报道。 14、2023年4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发布献礼国家安全日歌曲MV《国家》,“中国大学生在线”“冀时”“河北共青团”“冀云”“冀网育”“网易”等媒体对作品进行了转发报道。 15、2024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微电影《询问咏春》获评由中国青年报、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办的第七届“青春创客”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大学组优秀作品,团队负责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16、2023年8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作品《国之医心》在“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 17、2023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音乐视频短片《携手冬奥,奔跑向未来》、动画短片《半个爸爸》分别获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获评一等奖、三等奖,微视频《归字来兮》、动画短片《毋忘在莒》分别获评优秀奖。 18、2023年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记录短片《询问咏春》获评2022年意大利罗马国际电影节“最具历史价值奖”“最佳记录短片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入围奖”,第十二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金莲花”最佳记录片奖(学生组)。 19、2022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校园励志歌曲MV《顶峰相见》在研究生考试前30天推出,视频被学习强国、网易、共青团河北省委微博以及B站转载推荐。 20、2022年10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音乐视频作品《追寻》《点亮青春》入选河北电视台“河北高校优秀音乐短视频展播”,在河北电视台进行专题轮播。河北电视台冀时客户端进行了专题发布,浏览量超过20万。 21、2022年9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文《河北大学,加油!》在“河北大学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单篇推文阅读量突破10+万,以22.6万的单篇浏览量,较历史单篇最好成绩翻近4倍! 22、2022年8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文化创意潮玩周边设计“卜吉家族食神记”获评“2022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团队负责人获评“金奖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3、2022年7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视频作品《归字来兮》《归》分别在“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4、2022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短视频作品《生活本该如此》《我打不出来》分别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意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守护您的生活》《Lian》《连花奶奶》《健康超人》《悄悄爱你》分别获得入围奖。 25、2022年2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并演唱歌曲《携手冬奥,奔跑向未来》献礼北京冬奥会,以青年心怀冰雪梦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歌颂了冰雪运动员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歌曲一经推出广受热议、备受好评,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国内版和海外版)、中青在线网站、中国青年报APP、网易新闻转发报道,总点击量超过百万,保定电视台就歌曲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报道。 26、2022年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思政号“河大兰媒”举办“‘携手冬奥,一起向未来’河北大学公益设计大赛”通过青年师生冬奥文艺作品征集大赛,号召青年师生弘扬奥运精神,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征集冬奥主题文艺作品一百余件,河北大学官方微信等多个学校主要媒体对此次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27、2021年12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短视频《假期来临,请接收河北大学辅导员的温馨提示》一经推出广受热议好评,教育部政务新媒体“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网易新闻以及河北大学官微对视频进行了转载报道,其中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单平台浏览量超过76万次,总浏览量突破百万。 28、2021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平面设计作品《“微”世界、系亲情》在全球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广告活动“时报金犊奖”大赛里的4万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公益广告设计“金犊奖”。 29、2021年7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数字短片《穿越时空的冰雪之旅》获评“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 30、2021年4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微视频作品《多彩河北》《进步的通讯,时代的记忆》分别获评由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1年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视频类一等奖”。 31、2021年4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摄影作品《社会纪实摄影——日子该当鲜活淳朴》《螳臂当车》分别获评由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1年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摄影作品二等奖”。 32、2021年4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公益广告作品《弘扬传统孝道,传承优良家风》获评由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1年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公益广告类二等奖”。 33、2021年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思政号“河大兰媒”举办“同舟共‘冀’、志愿家乡——河大青年师生绘出战“疫”力量”活动,通过青年师生抗疫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疫情防控团属新媒体矩阵联动宣传、志愿服务家乡实践育人等形式,号召青年师生以实际行动守护、服务家乡。 34、2020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微视频作品《“云”课堂》从全国28支中英合作办学机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在“全国中英合作办学机构联盟学生短视频竞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获评“2020中英合作办学机构联盟学生短视频竞赛优胜奖”。 35、2020年5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作品抗疫动画短片《战疫》《大家、小家》分别获得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36、2020年2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思政号“河大兰媒”举办学院防疫主题文艺作品征集大赛,动员组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活动共发布原创“以艺战‘疫’”主题手绘作品59件、公益海报设计38件、原创动画表情包15个、文学作品6篇、影视作品2部、原创音乐作品1件,运用学院新媒体平台“河大兰媒”已进行9期展示。河北大学官方微信、河北大学青年等多个学校主要媒体以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杂志对此次“以艺战‘疫’”主题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37、2019年11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影视短片作品《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经过层层筛选,从全国20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创意大赛学生组电视类文案全国一等奖”,并受邀在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优秀广告作品推介会做主题报告。 38、2019年9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制作网络思政影视短片《我爱你,中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该视频获得由全国中英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举办的“爱国、开放、合作,青春为祖国歌唱、国庆拉歌接力赛”全国二等奖,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大学等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对作品进行了转载。 39、2019年7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影视短片作品《百家宝典之诸子百家科普短片》《我们的文字》分别荣获“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河北省三等奖。 40、2019年6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影视短片作品《传承与发展》在6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被称为华人青年创意“奥斯卡”之称的“第二十八届时报金犊奖”,大陆地区一等奖。 41、2019年3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参与创作的网络思政影视短片作品《一弦一柱》《拍“钉子”》分别荣获教育部举办的“2019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全国优秀奖、河北省一等奖。 42、2018年12月,河北大学“三微”融媒体思政工作室原创网络思政影视短片作品《改革开放40周年服饰变化》《珍稀动物》《赞赞新河北》在河北省网信办、河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和河北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网聚正能量·感知新河北”优秀网络短视频创作征集活动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本文于2025年10月进行更新) 相关文章:致敬! 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 |
![]()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