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大后浪 | 刘洋:让心中的火永不熄灭,让眼里的光始终明亮发布时间:2025-05-13 作者: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来源: “河北大学青年”微信公众号
她以爱为舟 即将驶向西部支教的远方 她以梦为马 在学生工作与学业之间编织成长的经纬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河大后浪刘洋 看她如何全力以赴奔向热爱 个人介绍 刘洋,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共青团员,曾任校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已研究生推免至河北大学。 个人荣誉 学生工作经历: 河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班学员 河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持与朗诵团团长 河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 获奖情况: 2021—2022学年 河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 2022—2023学年 河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 2022—2023学年 河北大学团学活动积极分子 2022—2023学年 河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23—2024学年 河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 从台前到幕后:在学生工作中淬炼初心 “艺术教育的核心, 是让非专业的同学也能保持对美的向往。” 刘洋学姐的成长故事带着榜样的光芒:河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合唱团团长、主持朗诵团团长、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连续三年参与迎新晚会筹备,作为学生助理登上央视2025年五四特别节目舞台…… 这些身份的背后,是她对艺术教育的赤诚热爱。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让非专业的同学也能保持对美的向往。回忆起筹备央视五四晚会的经历,刘洋坦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如潮水般涌来,但团队拧成一股绳的信念让她坚持下来。当河大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央视舞台上,我真正理解了‘团魂’的意义 —— 不是一个人的闪耀,而是一群人的奔赴。 在学生工作中,她学会了用 “四象限法则”平衡学业与工作,更从指导老师许珂那里懂得了整合资源的智慧:把播音专业的表达优势、学生工作的组织能力、支教保研的政策要求串联起来,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以热爱为帆:支教保研的逐梦之旅 “支教保研的路上没有捷径, 执行力是破局的关键。” 选择支教保研,对刘洋来说是一次 “理性与热爱的共鸣”。大三时,她在学生干部经历中意识到:“普通保研更看成绩,而支教保研需要综合能力 —— 这正是我擅长的战场。” 备考路上,她提前吃透政策,参加河北省 “青马工程”提升思想素养,更在学生组织工作中积累亮眼成果。面对笔试面试的 “突击考验”,她用扎实的政策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从容应对:关于支教的重要讲话、西部教育的现状、教师的责任使命,这些都是必须烂熟于心的‘答题密码’。 “支教保研的路上没有捷径,执行力是破局的关键。” 她寄语学弟学妹“把每一次学生工作当作第一份职业来对待,主动思考、迎难而上,才能在强者中脱颖而出。” 携艺前行:让美育之花绽放在西部课堂 我要把“艺术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即将踏上支教征程,刘洋早已勾勒出清晰的蓝图:“除了基础教学,我想把河大艺教中心的经验带到山区 —— 教孩子们唱歌、拉二胡,用艺术点燃他们对美的感知。” 作为播音专业学生,她深知语言与艺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山区的孩子可能缺乏系统的美育,但他们对美的渴望从未熄灭。我要把‘艺术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知道,山的那边不仅有远方,还有诗和歌声。” 谈及未来,她眼中闪烁着坚定:“支教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我将在西部课堂上践行教育初心,也会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收获最纯粹的感动。” 给后浪的一封信:从种子到花开的成长哲学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儿。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儿。” 这是刘洋大学四年的座右铭。从大一的合唱团团员到保研成功的“学姐”,她坦言曾因压力崩溃,因迷茫徘徊,但始终相信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重要的不是起点有多高,而是是否愿意带着勇气出发。 对学弟学妹,她想说:“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舞台,如果你渴望成长,就大胆抓住每一次机会 —— 无论是学生工作、支教保研还是学术探索,只要全力以赴,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 从校园到西部支教 从主播台到讲台 刘洋的故事是河大“后浪”的缩影 她们心怀热爱,敢闯敢拼 在奉献中书写青春 在磨砺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愿每一位河大学子 都能做一朵勇敢盛开的花 无论身在何方 都要绽放出最热烈的模样
新闻学 相关文章:【保研人物】王冠:风柔,雨润,花正开
上一篇:没有了
|
![]() |
联系我们
|